(资料图)

本报记者 顾 宁

两个月前,三名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的学生怀揣梦想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开始为期60天的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出发之前,我们希望可以做到‘以学定教’,支教结束,我觉得我们做到了!”

什么是“以学定教”?杨补拉解释道,“我认为就是不能简单的从所学的内容去定义,而是要从学生身上获得的启发去定义,再去实施教学,这就是以学定教。”身为盐源人的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学、体育帮扶作贡献,所以听说这个项目后就立即报名参加。“虽然我从小生活在这里,可能比其他人更了解这里的学生需要什么,但每所学校、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如何让他们学习到体育技能,享受运动乐趣,还需要时间和实践。”

排球专项的杨补拉最初计划是希望教盐源县柏林小学的学生学习基础排球,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发现他们似乎对篮球更感兴趣,于是他转换方向,开始了篮球教学。“我的课堂上有很多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锻炼他们的体能和柔韧性。慢慢和学生熟悉了之后他们会悄悄告诉我,‘老师你的课很有意思,之前我们上课一般都是跑步、拉伸,没有这么丰富,下节课我们还玩游戏好吗?’”

两个月的时间,他们将原来内容单一的体育课上得丰富多彩,每位学生都期待下节课上什么。“上课的方式有很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轻松愉快地教给孩子们专业的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让课堂充满欢乐。”

一个篮球场、一条五十米长的跑道和两块羽毛球场地,这是盐源县政府街小学的体育场地,楼顶还有几张乒乓球台。对于有近1000名学生的学校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开展好体育课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智慧”。符恩之前制订的教学计划也在实地考察后发现无法实现,只能根据学校情况重新设计。符恩说:“我负责学校一到三年级体育课,每班大概有四五十人,经常三个班同时上课,场地紧张成为常态。幸运的是之前姚基金等公益机构捐赠了一些运动器材,让篮球课的开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