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持续影响,使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受资本市场的波动、居民消费意愿的减弱等因素影响,保险行业发展仍面临一定压力,但保费收入规模同比呈回升态势。2022年保险行业汇总原保费收入46,95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58%(2021年增长率为4.05%;2020年为6.12%;2019年为12.2%),相较而言,2022年行业原保费收入仍处于低增长水平。从具体险种来看,2022年寿险原保费收入24,519亿元,同比增长4.02%;健康险原保费收入7,073亿元,同比增长0.06%;意外险原保费收入499亿元,同比下滑14.41%。财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4,86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7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寿险仍处于深刻转型中,同时渠道转型渐显成效,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增速逐月改善。上市险企作为行业转型的领头人,其经营数据变化对整个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本分析报告选取了七大上市保险集团,对从2018年至2022年的寿险业务进行分析。
注:《市值分析》中的数据口径均为各保险公司上市主体;除《市值分析》外,其他数据与各保险公司在定期报告中的披露口径保持一致
市值分析
2022年,保险行业面临持续转型的压力,导致保险企业股价在二级市场整体表现低迷,股价持续下跌,行业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除中国人寿外,各家公司P/EV 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展望2023 年,由于行业已处于下行周期的尾部,基本面向上概率较高、向上空间较大,但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仍较多,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及盈利水平面临一定增长压力。
寿险业务净利润
随着监管大力支持、市场不断完善、以及百姓保险意识的增强,大部分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盈利能力在2019年均有明显提升,在2020年回落并逐渐趋稳。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各家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盈利能力开始呈下降趋势。2022年,受疫情持续负面影响以及投资端资本市场影响,除阳光保险外,其他公司寿险业务净利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2022年,得益于业务品质改善,中国平安的净利润降幅收窄。
新业务保费
自2018年至2022年,各保险公司的新业务保费明显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中,受市场环境及需求变化等影响,中国平安的新业务保费持续减少。为了应对该外部压力,中国平安利用自身综合金融优势,持续推进寿险改革,借助科技赋能,推动渠道转型、提升业务质量,旨在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其余公司中,中国太保新业务保费在2022年有明显上涨,其他公司变化幅度均较为平缓,且水平较为接近。
2022年,中国人寿新业务保费依旧位列七家上市险企之首,为人民币1,847.67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微增5%。
新业务价值
近五年来,七家上市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该现象,主要是由于近年来监管随着整治行业乱象以及代理人清虚的深入,寿险代理人规模大幅萎缩导致的新业务规模下滑,以及受疫情和普惠保险替代效应影响导致的重疾险等高价值产品销售持续低迷。
代理人分析
2018年-2022年,市场整体代理人数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为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对行业内代理乱象的深入整治,以及各保险公司主动对代理人队伍进行优化管理,导致代理人规模大幅萎缩。七大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新业务保费的代理人数量位居第一,中国平安位列第二。主要得益于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在人力战略上的贡献。中国人寿坚持提质稳量的队伍发展策略,着力提升队伍质效。中国平安实施寿险和健康险代理人队伍精细化经营战略,优化队伍结构,2022年其代理人数量较2018年下降幅度在上市同业中最高,为69%。2022年,中国太平代理人人力较2021年逆势增长1.6%得益于其推动代理人队伍量质并举的方针。2022年,新华保险主动加快人力清虚,队伍转型,个险营销规模人力同比大幅下降。
近年来,中国平安着重代理人渠道队伍结构优化,促进队伍产能提升,并创新渠道队伍建设,提升渠道综合实力。中国人寿新业务保费月均人均综合产能持续增长,在行业普遍面临销售团队增员留存难的问题的背景下,中国人寿持续优化精简销售团队,着力提升队伍质态,强化业务品质,实现了人均产能的提升。中国人保新业务保费月均人均综合产能在2021年及2022年显著提升,得益于其专业化发展,聚焦高价值业务。阳光保险虽然代理人数量较少,但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代理人渠道遵循差异化的队伍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因此人均产能较高。
手续费率
从健康险来看,最近5年,虽然四家保险公司手续费率波动较大,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各家保险公司之间差距逐渐减小。从意外险来看,近5年四家保险公司手续费差异化明显且一直维持相对差距,其中中国人保始终处于最高值,中国平安处于最低值。从寿险及其他产品来看,近5年来四家保险公司手续费率波动较小,并逐年趋同。
业管费率
在七大上市保险公司中,阳光保险在2019年保持较高的业管费率水平,但此后逐年下降,到截至2022年已经与其他保险公司趋同。
结语
2022年保险行业面临诸多发展考验,“改革、转型、优化结构……”成为保险集团寿险业务的关键词。保险公司应做好准备,以抵御目前的地缘政治及经济挑战,同时,应不断探索如何减轻衰退的影响,以为未来的经济动荡做好规划。机构快速、提前适应的能力仍旧是重中之重,保险公司应为这些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将持续的变化作好准备。
尽管受深度转型和疫情持续影响,寿险业务保费仍然呈现稳中有升态势,随着各险企“产品+渠道”供给不断深入,负债端有望迎来边际改善,保险公司应对其韧性和增长前景充满信心。毕马威从数据出发,对标分析上市险企转型成果,深度解读中国保险行业,关注险企经营特色,帮助企业稳中求进、进中求新!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3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