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之初的全面落后,到如今多个领域达到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交通运输行业60多年来实现巨大飞跃。29日发布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提到:中国高速铁路里程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达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快递年业务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的交通运输终于有了自己详细的成绩单。”

资料图。中新社发 张忠苹 摄资料图。中新社发 张忠苹 摄

让我们浏览一下这个成绩单:

——多层次的铁路网基本形成。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广覆盖的公路网建立起来。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7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初步形成干支衔接的水运网。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3.13万个;初步建成了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

——民用机场体系基本成型。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0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

——乡设所、村村通邮总体实现。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邮路总条数达2.5万条,邮路总长度(单程)达637.6万公里。

——油气管道骨干网络初步形成。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达11.2万公里,初步形成了覆盖中国31个省(区、市)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三大主干网络和“西油东送、北油南运、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的油气输送网络。

交通发展转型已到特殊节点

这份中国政府首次就交通运输发展发布的白皮书,以1万余字篇幅系统呈现了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勾勒出未来五年发展图景。

中国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接受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指出,官方通过白皮书对中国交通运输的历史做法进行完整总结,有助于让社会更清楚地了解国家宏观信息、战略部署,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具体措施和远期设想。

“前30年中国交通运输基本设施网络已初步形成,后30年中国交通运输将迎来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更加强调服务。”在中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战略所所长徐丽看来,此次白皮书发布适逢中国交通发展转型的特殊节点。

如其所言,中国交通运输走过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漫长道路。

运输需求助推行业前进

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且半数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8.08万公里,民用汽车5.1万辆;民航航线只有12条。

如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运输大国,高铁、高速公路里程双双跃居世界第一,民航业不断壮大,整体运输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走入世界前列。

贾大山分析称,这一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交通运输需求推动了行业前进。

此外,中国政府在不同时期及时调整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日新月异的技术水平,也为行业取得长足进步提供支撑。

亟待完善法制建设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交通运输在大踏步向前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隐患。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向国是直通车记者指出,在建设加快的同时,相关管理工作难言同步。以公路为例,由于车辆制造标准、公路标准和公安部门登记标准不一致,造成了车辆超载、超限治理与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

在此情况下,中国交通运输亟待加强改革,完善法制建设。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交通运输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中国对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进行了大量立、改、废工作,目前共有65部行政法规,300余件部门规章。

随着中国迈入“十三五”时期,白皮书定下目标,交通运输发展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更好地连通中国与世界。

徐丽认为,目前中国在交通运输硬件上的短缺基本得到解决,未来官方应更多从综合交通、国家战略方面考虑品质和服务能力。“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存量用好,从补短板的角度上考虑增量。”

“要效益也要效率,要速度也要安全。”张柱庭如此表达自己对中国交通运输的期望。他表示,中国交通运输未来一方面应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为民众出行提供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则要牢记,始终把尊重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王恩博、宫雨霏)